奶茶简史:中国奶茶的三十年沉浮录(1987-2017)
奶茶简史:中国奶茶的三⼗年沉浮录(1987-2017)
作者:momo
前⾔
曾经有媒体这样报道“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这些嗑奶茶的⼈基本与瘾君⼦⼀样,喝了第⼀⼝以后,整个⼈⽣就⾛上了岔路。”
说到奶茶,我想⼤家都不陌⽣。
我们对奶茶似乎都有着⼀种特别的情感,⼀杯砂糖加上⽔果味粉末的奶茶百喝不腻。1987年,珍珠奶茶的出现更是掀起⼀番“嗑奶”潮,奶茶渐渐从店⾥⼀个⼩饮料变成拥有独⽴店⾯的主流饮品。30年过去了,从5平⽶到100平⽶,从2块钱到22块钱,从粉末饮料到奶+茶,从单⼀茶饮店到多功能休闲饮品店,奶茶在不断迭代升级。
据统计,2016年现制饮品的⾦额贡献已经达到45%,其渗透率达到66%,即2/3的⼈在2016年⾄少购买过⼀次现制饮品,⽽其中奶茶占据的⽐例较⼤。随便往街头⼀看,不夸张的说隔⼏⽶就是⼀家奶茶店,这种现象合乎情理却⼜叫⼈连连震惊。
从这些庞⼤数字来看,奶茶背后是消费习惯的变迁、品牌能⼒的体现,今天我们谈论得更多的是品牌的⽣命⼒,通过历史见证这些奶茶品牌是如何⽣⽣不息,成为⼈们戒不掉的瘾,并⼀次次进⾏消费升级。
话说回来,究竟奶茶这东西是怎么诞⽣的?为何会诞⽣它呢?
为了更好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依次梳理了从奶茶诞⽣⾄今的发展历程,提炼出了其中每⼀个阶段的代表性品牌,并试图着重去分析这些奶茶品牌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如何实现“消费者获取&消费者付费”“消费者维系”这样两件事的。
更久远的历史,我们⽆从考量。于是我们试着回溯了奶茶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去观察在其每个阶段,都围绕
着“消费者获取&消费者付费”“消费者维系”这样两个⽬的产⽣过哪些不同的具体做法,在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我初步发现⼏个有趣的现象:
1.奶茶早已存在,它是印度喜马拉雅地域居民⾃古以来的饮品,⽽后珍珠奶茶这个品类及称呼是渐渐被演化出来的;
2.最早出现的奶茶品种,是“英式奶茶”,其次是“港式奶茶”“台湾奶茶”;
淘宝网货源3.“奶茶”的概念最早成型于17世纪,⽽真正意义上“奶茶”这样⼀个概念和品类开始逐渐普及开来,⼤约是从1987年前后开始的——从那个阶段开始,包括休闲⼩站、快可⽴、Coco都可、⼤卡司等⼀波奶茶品牌迅速蔓延。
这是⼀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思考的过程。
通过搜集⼤量的素材,我们梳理出奶茶这30年的发展时间轴,在⽂章开始前你可以通过这张图了解它的发展历程。
写给妈妈的话以下,我将分为6个阶段为你带来更具体的观察与思考。
17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起源
(英式奶茶、春⽔堂、珍珠奶茶)
代表品牌:春⽔堂
奶茶进化:⽤树薯粉的材质做成⿊珍珠,堪称珍珠奶茶
三百多年来,奶茶经历了商品经济热、英式奶茶诞⽣、奶茶传⼊⾹港台湾、珍珠奶茶诞⽣等阶段。⽽后,珍珠奶茶的诞
三百多年来,奶茶经历了商品经济热、英式奶茶诞⽣、奶茶传⼊⾹港台湾、珍珠奶茶诞⽣等阶段。⽽后,珍珠奶茶的诞⽣则全⾯将奶茶推向了内地市场。
说到奶茶,最原始的要从英式奶茶算起,那是17世纪初。
17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也掀起了⼀股商品经济热。当时,欧洲从印度、中国等地区引⼊红茶,但由于红茶⼝感偏涩,他们⼜在茶中加⼊部分⽜奶,增加⼝感润滑的体验,英式奶茶就这么诞⽣了。
不久,英式奶茶传⼊⾹港,形成了港式奶茶。继⽽⼜传⼊台湾,形成了台式奶茶。1926年,国外茶种引进台湾,这也使得台湾的茶叶和茶市很快⼤规模地发展起来。
17世纪初,港式奶茶诞⽣于⾹港⽯板街
茶叶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奶茶经济,1987年,⼀个闻名世界的奶茶品类——珍珠奶茶诞⽣。
这要追溯到⼀个叫“春⽔堂”(不要想歪,真的叫春⽔堂)的台湾冷饮茶店,这家冷饮茶店闻名台湾、⽇本,从1983年创⽴⾄今仍⽣⽣不息,每天去光顾的⼈络绎不绝。
当时的春⽔堂
他们不但摇出了第⼀杯「泡沫红茶」,成功开创冷饮茶的新潮流,更颠覆了奶茶的传统做法,将地⽅⼩吃粉圆加到奶茶中,甜甜⼜带有嚼劲的吃法迅速获得不少消费者喜爱,经过内部⼀周的试验,奶茶反响不错,于是他们⼤肆传播,并将其定名为“珍珠奶茶”。
这⼀创新性的举措,让珍珠奶茶⼴为流传并被视为奶茶中的“星巴克”。珍珠奶茶开始如野草般⽆预兆地发展起来,仅仅半年时间就迅速成为台湾的第⼀饮品,并迅速蔓延⾄整个台湾岛。
盛况⽆疑令⼈悸动,于是在珍珠奶茶诞⽣后的两三年,波霸奶茶、⽩珍珠奶茶等同类也相继出现,开始了⼀番奶茶热。1991—2000:⼩范围发展
(⾃动封⼝机、泡沫红茶店、奶茶登陆中西餐厅、果茶)
代表品牌:休闲⼩站、快可⽴
奶茶进化:粉末冲泡,各式椰果、果酱等奶茶开始出现
这⼀时期,奶茶业处于⼩范围发展阶段。在珍珠奶茶的基础上,奶茶在制作上形态更为丰富,空间也有了⼤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奶茶正经历机械化1.0时代,⾃动封⼝机将奶茶外带⽂化推向了⼀个⾼度。
虽然珍珠奶茶迅速蔓延,但当时仍然没有形成⼀个独⽴店⾯,中国最早期的珍珠奶茶是从泡沫红茶店开始被⼤众所知道。1990年前半,珍珠奶茶出现在泡沫红茶店的菜单上,与凤⽖、⽑⾖、海带、萝⼘糕、港式烧卖等简餐或茶点被放在⼀起。
20世纪80年代流⾏的泡沫红茶坊,连锁店也从路边摊开始延伸到店⾯式的型态
泡沫红茶店吧台的设计,这是早期茶饮店的模式
于是,围绕着奶茶的发展,国内诞⽣了两种形态的店铺,⼀种是“泡沫红茶店”形态,⼀种是“⾹港冰室”形态,后者更类似茶餐厅,主要贩卖咖啡、奶茶、红⾖冰等饮品,还配以三明治、奶油多⼠等⼩⾷,冰室甚⾄还做起了卖饭的⽣意。
这时候的奶茶,更像是⼀种依托于⼩吃、其他饮品的存在。
商贩遍布⼤街
在台湾,奶茶已经掀起⼀股热。但⼤陆,仍未形成规模。此时,不少商贩已嗅到了奶茶的商机,投资少、成本低、门槛低、回报快被认为是⼀块待啃的⼤蛋糕,接着商贩们开始疯狂开店,第⼀个战场就是学校。
在学校附近,⼀批珍珠奶茶摊贩开始出现,这些摊位多数只有5、6平⽶或更⼩的空间,环境相对简陋,没有座位,多是窗⼝外带。⼀杯两三块的奶茶,成了不少学⽣下课后的吃喝消遣。
还有些商贩直接从路边延伸,以边推边卖的⽅式经营,当时的主要⼯具是泡沫红茶车。这种餐车型的经营不需要花费⼤量资⾦,操作也容易简单,⼩家庭均能上⼿经营赚取家⽤兼顾家庭。
以泡沫红茶车的模式经营,那个年代经营地⽅如夜市、骑楼、路边摊等均能看到他们的踪迹
根据互联⽹数据中⼼统计,1994年,每⼈每年度饮茶超过1.2KG,相较1980年每⼈每年度约0.5KG,成长相当惊⼈。此时,台湾的连锁店也快速在⾹港各区开业,前者代表如休闲⼩站、快可⽴,后者代表则是秒、乐⽴杯、50岚等饮品店。它们差不多都集中在1991-2000年。
奶茶跑马圈地,⼩店遍布⼤街⼩巷,⼀眼望去店名琳琅满⽬,这⼀时期商贩仍未形成品牌化意识。作为当时相对知名的企业,快可⽴成为该时代的佼佼者。
快可⽴于1996年起源于台湾,于1998年开始加盟连锁店的扩张策略
口袋妖怪白金
这个外卖式珍珠奶茶店第⼀品牌在1996年进⼊⾹港,翌年进⼊⼤陆市场发展直营店。1998年~2000年,以“快可⽴”为主的连锁企业在店⾯设计、调配原料、奶茶⼝味上完全引进台湾模式,同时在⼤陆设⽴直营店并招募加盟者,它原汁原味的⼝味及店⾯的新颖设计迅速吸引⼀批⼈潮。虽然⼀杯奶茶零
售价⾼达8~10元,但仍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奶茶店⼀夜间爆炸性发展。
在奶茶业的根基由这些最早⼀批加盟者夯实的同时,奶茶发⽣了⼏件具有重⼤意义的事件。
汗马功劳造句
“⾃动封⼝机”出现
随着奶茶店的规模化发展,外带店成为主流。1990年代后期,“⾃动封⼝机”取代传统杯盖,新的投资者,如乐⽴杯、休闲⼩站、⼤联盟、快可⽴开始采⽤⾃动封⼝机拓展连锁外带饮料店业务。
早期⾃动封⼝机,只⽀持⿊⽩⾊封纸
这个时期,以港式奶茶和台式奶茶为代表的新式奶茶逐渐以连锁及加盟等经营模式风靡全国。
我们发现,加盟的背后是奶茶的可复制化,其简单的制作⽅式(⽤粉末冲泡,没有奶也没有茶,以固体饮料产品为主)让⼈们⼀窝蜂涌⼊开店浪潮中。
这是奶茶机械化1.0时代,⾃动封⼝机的出现解决了外带不便的情况,也同时成为不少企业拓展业务的时机。
奶茶登陆中西餐厅、咖啡厅
在空间上,奶茶由原来所在的泡沫红茶店转战更⼤的场所。
1996年,珍珠奶茶开始登陆珠三⾓地区以及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各⼤西餐厅、咖啡厅,成为不少⼈的⽇常饮品。
珍珠奶茶进⼊西餐厅
⾄今,奶茶仍然是这些地⽅的主打饮品,并成为⼀代⼈的记忆。
这是继泡沫红茶店、奶茶摊的⼜⼀空间升级,喝奶茶成为了⼀种主流⽅式,如果你去餐厅、咖啡厅不点上⼀杯奶茶,估计都要被认为赶不上时髦了。
果茶兴起
除了形式、空间上有所改善,奶茶也经历了制作原料上的变⾰。1995-1997年,各式椰果、果酱等奶茶开始出现,同时各种花果茶、花草茶也逐渐兴起。
奶茶的形式更为多样,这也是现在柠檬茶、红柚茶等的起源。我们看到了奶茶的可延伸性,茶与⽔果的结合让甜腻的奶茶⼝味多了⼀份清新。
2001-2006:规模化发展
心理咨询师考证条件
(复合式奶茶外卖店、砂糖时代、奶茶帮派、奶茶业两级分化)
代表品牌:街客、地下铁
奶茶进化:砂糖结合⽔果味调制,现调现摇
规模化发展后,奶茶进⼊到百花齐放时期,多品牌并逐江湖,同时复合式奶茶外卖店成为主流,⼿摇现调台式外带店也相继出现,但奶茶的粗制滥造让不少⼈望⽽⽌步。
复合式奶茶外卖店成主流
2001年,复合式奶茶外卖店开始风⾏。
除了奶茶,还售卖咖啡、⼩吃等
复合式的形式在早些年已有知名品牌尝试并有效执⾏,成果也相当不错。产品的多元性以及满⾜顾客⽣活上的便利性都是其突出特点。先前便利商店提供外带的时代过去,转变为内⽤的附加价值,带来另⼀种意想不到的商机,或许表⾯看来可能增加了从业者的成本负担,但其实置⼊性⾏销的魔⼒,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渗⼊⼈们的⼼⾥,产⽣的附加价值和巨⼤利润是可以预知的。
奶茶逐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复合式奶茶店除了主营的奶茶、果茶,还加⼊了⼩吃、甜品。
砂糖时代
但与此同时,规模化发展的奶茶进⼊冲剂时代,产品开始粗制滥造。原来的粉末被砂糖加上⽔果味调制品制作⽽成的甜品饮料替代了,奶茶风味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糖的风味上,⼊⼝浓⾹但⼝感上没有任何变化。
曾有新闻报道商家在⿊糖奶茶(天然养⽣)⾥加⼊砂糖,牟取暴利
很难想象,⼀⼝粉粉黏黏,让⼈⼝腔和喉咙很不舒服的奶茶还有不少⼈拿着排队的号码牌等待成为甜蜜的俘虏。
这种现象⼀直存在,2001年开始,奶茶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这种现象⼀直存在,2001年开始,奶茶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奶茶价格从7元下滑到1元,⼝味也偏离了原来正宗的台湾珍珠奶茶风味,主要以⾼倍原汁⽔果浓浆、特调红茶、国产奶精、风味糖浆、⼆砂糖、果糖以及进⼝台湾⾷材为主。
这时候,复合式奶茶外卖店不断崛起,市场上也因此涌现了⼀批玩家,他们开始摸索创新。
奶茶⼤战
其中,出现了不少我们熟知的品牌,以台湾为主的有85度c、⼤⼝九、⼤台北、⼤卡司、茶风暴、Coco都可;以⼤陆为主的有快乐柠檬、⼤拇指、街客、地下铁、咕噜咕噜;以⾹港为主的有柠檬⼯坊。
他们加速跑马圈地,试图称霸奶茶江湖。从品牌扩张中,我们发现⼤陆不少奶茶品牌⼤都选择驻扎在⼴州、上海,这也与两个城市的茶⽂化有关。从微观区域的茶消费习惯来看,国内沿海等发达城市茶消费量较⾼,⼴东⼈均年饮⽤量位列第⼀,在2千克/年以上,已经超过了英国⼈的1.94千克/年。此外,上海离主要茶产区较近,茶⽂化浓郁。
上海帮派中,占据主导⼒量的品牌要数街客。
早期街客奶茶店⾯彩⾊⽂字
2004年,第⼀家街客在上海昌⾥路开业,珍珠奶茶开始红遍街头。为了抢滩市场,街客在外卖杯⼦上进⾏了创新,设计也更有标识。奶茶制作上,街客采取现做的⽅式,种类多达数⼗种,冷热兼具,且外包装个性⼗⾜,价格优惠,这也满⾜了那些快节奏⼜追求时尚的年轻⼈。
另外,街客在营销策略上也打得⼀⼿好牌。作为避风塘的加盟品牌,街客将⾃⼰定位为避风塘的奶茶外卖窗⼝,在巨⼤的光环下迅速占领了市场。其次,街客将促销活动与杯⼦捆绑⼀起销售,第⼀时间
带动销量。更有意思的是,它⾸创了⼀种贩卖⽅式,即购买奶茶时,消费者可以根据⾃⼰的喜好加珍珠或椰果,这种倾向于消费者选择的⽅式,让街客品牌更为年轻化。
复仇者联盟 彩蛋
这种贩卖⽅式⼀直延续⾄今,摆脱以往的“我给你”模式,商家开始从消费者⾓度去思考改良,这⼀时期的品牌在消费者获取上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2004年,珍珠奶茶外带店成主流。不少⼴西平南⼈成为加盟商的中坚⼒量,⾏业内尊称他们为⼴西帮,其奶茶店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奶茶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贡献。
在这⼴西帮中,主要奶茶品牌代表为地下铁。
作为当红奶茶品牌,地下铁门⼝⼈潮拥挤
它以“⾼品质低价格”为名,⼀杯奶茶价格1.5元-2元,因此也揽获不少消费者。除了低廉的价格,他们还打出特⾊品类,如“招牌奶茶”、“丝袜奶茶”。同时,从⾹港引进近200款国际品牌茶包如中国茶、⿁佬茶及⽣果茶,以袋泡形式出售。独特的创意让地下铁⼀度成为典范,引来同⾏纷纷模仿。
奶茶业两极分化
百团⼤战持续⽕热,此时奶茶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为⼤型复合式餐厅、茶楼、奶茶门店,⼀⽅⾯为摊车。同时,奶茶也迅速向⼆三级城市和农村发展。
市场被两⽅玩家割据,⼀⽅为有组织有规模性的有产阶级,⼀⽅为零散⽆序的⼩商贩。奶茶也呈现两种形态,⼀是具有表演性质的现摇现调奶茶,⼀是原料相对简单的砂糖加⽔果味调制奶茶。
⼀⼈在⾹港街头排着队买奶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